close

    在前一篇提到當自變項個數為2,且皆為獨立因子時,我們使用的是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若兩個自變項中,一個為獨立因子,另一個為相依因子時,則要改用二因子混合設計;若兩個自變項皆為相依因子時,則要改用二因子完全相依設計,又稱隨機化區組多因子設計(randomized block factorial design)。

以下列表格為例,想要去測量五位消費者,對於某知名飲料店糖份(半糖、全糖)與冰塊量(去冰、少冰、全冰)的接受程度,因此每一位必須喝完6種不同配置的飲料,每種飲料試喝間隔為1小時,並在喝完後填寫滿意度調查表(1~10分)。

 

 

一、主要效果

 

 

1)語法

此處語法不再詳細介紹讀取資料檔與顯示資料檔的語法!!

底下主要針對變異數分析與單純主要效果比較進行解說

 

1.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PROC ANOVA;         利用PROC ANOVA執行變異數分析

CLASS S A B;      除了兩個自變項AB,由於要考慮組內(個人)誤差,所以S為每個人的ID

MODEL Y=S A S*A B S*B A*B    設定模式分為六個效果:S(受試者間)、A(糖份效果)、S*AA因子誤差)、B(冰塊效果)、S*BB因子誤差)、A*B(交互作用效果),其中未出現的S*A*B為整體模式的誤差項

MEANS A|B/LSD CLDIFF    要求計算邊際平均數,並以LSD進行主要效果的事後比較

 

 

 

2)報表

 

 

1.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S5個受訪者,A因子(糖份)有2個水準,B因子(冰塊)有3個水準

(2)整體模式誤差項的統計量,此項目即為上述的S*A*B

(3)整體模式的效果可拆成6項,分別為受試者間(S)、糖份(A)、糖份誤差(S*A)、冰塊(B)、冰塊誤差(S*B)、交互作用(A*B),不過要注意的是,在此檢定效果所用的誤差項為整體模式的誤差項(S*A*B),因此A因子與B因子的主效應檢定並非看此處,但此處的交互作用項檢驗是對的,因此由於AB交互作用項的F值達顯著水準(F = 12.99p = .003),由於交互作用達顯著水準,因此不予理會AB的主要效果是否達顯著,而之後要進行單純主要效果比較。

(4)在此檢驗A的主效果所用的誤差項為S*A,檢驗B的主效果所用的誤差項為S*B,這才是對的。

(5)BF值達顯著水準(F = 13.03p = .0004),

 


 


 

(5)假如A*B的交互作用項未達顯著,則應檢驗AB因子的主效應,若主效應達顯著,可再繼續進行事後比較。由於A的主效果未達顯著水準(F = 2.17p = .215),表示受訪者對於半糖與全糖的接受度無顯著差異。

(6)由於B的主效果達顯著水準(F = 8.09p = .012),表示受訪者對於冰塊的接受度有顯著差異存在,經LSD事後比較得知,對於少冰與全冰的滿意度顯著高於去冰的接受度。

(7)各區塊滿意度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