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sis(後設分析/統合分析)是當代科學研究主流的一種方式,是將個別單獨研究的數據予以萃取並整合的一種量化方法。目前國內關於統合分析的程序與概念說明已有數本譯作,包括Meta-analysis始祖級人物Robert Rosenthal的著作(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02637)與同是大師的Harris Cooper的著作(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1820)。

以上兩本書皆著重在進行Meta-analysis的脈絡與程序,另外舉例及背景也偏重於社會科學領域。對於公共衛生(流行病學)或醫學領域的研究者而言,對於書中所舉的範例,無法生出熟悉之感。於2009年時,Michael Borenstein與其他幾位大師共同出版了「Introduction to Meta-Analysis」(http://as.wiley.com/WileyCDA/WileyTitle/productCd-EHEP002313.html),出版不久後,筆者剛好在設計Meta-analysis課程,細讀其中幾章重點之後受益良多。

不久之前至重慶南路書街逛書店,偶然發現這本書出了中譯版(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6985),對於不習慣閱讀原文書的讀者,真是一大福音,因此在此專文介紹本書。

全書拆成45章之多,每章以平均不到10頁的篇幅介紹單一概念,很明顯是專門設計給繁忙的臨床工作人員(如醫師)。第一部份先介紹Meta-analysis就是整合諸多研究的一種方法;第二部分說明Meta-analysis的核心概念,即效果量(Effect size)的常見形式;第三部分非常清楚地揭示固定效應模型與隨機效應模型的區別;第四部分闡述關於異質性(Heterogeneity)的種類,同時也介紹了次群體分析與meta-regression的應用;第五部分為複雜資料結構的部分,個人認為實用性較低;第六部分的第30章討論出版偏誤;第七部分是關於效果量的延伸討論,較為進階;第八部分介紹非主流的Meta-analysis方法;第九部分討論關於Meta-analysis的相關議題(第39-43章),這一章我覺得非常有用;第九部分介紹常用的軟體以及相關資源與書籍。

需注意本書設定讀者包括統計出身的研究者,因此本書在統計計算的細節上非常講究。對於數學方法與統計公式較為不熟悉的讀者而言,在閱讀本書時可以直接忽略這些艱澀的公式,而不會影響到學習的一貫性。

                    全書45章之多,多數都是很重要的概念,不過以下幾個章節對於一般研究者人員應可先略過之,包括第6章、以相關為基礎的效果值;第7章、效應指標間的轉換;第17章、預測區間;第22-29章;第33-38章;以上這18章對於實務進行研究的人員比較沒有實質幫助。好書難得,好的中文譯作更是難得,希望本書對於有志於進行Meta-analysis的研究人員能有饒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