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論文中,在內文、表格與圖形中,必然會有數字的呈現,那麼這些數字的小數點應該取到第幾位是最合適的呢?

若以呈現最精確的數據訊息為主要目的,那麼小數點理應是取越多位越精確。然而,當不必要的小數點取太多位時,會讓讀者注意力受到影響,不易立即理解到數字的大小;反之,小數點取的位數不夠,則可能會失去精確性,甚至被懷疑是否作者是故意隱匿資訊。

不同領域之間、同一個領域中的不同機構甚至是同一個科別的不同雜誌都可能有論文寫作格式的規定,其中也包括了關於統計數據報告的規範。

在教育、心理及護理領域,大多數雜誌是遵循美國心理學會(APA)的寫作規範。APA 格式對於統計數字的規範頗為單純,若是統計量,例如 MeanSDEffect size t / F 值,報告到小數點第二位;若是 P 值,則是報告到小數點第三位,若數字呈現「.000」則以「<.001」呈現。

醫學領域中則以美國醫學會(AMA)寫作格式較為常見,然而 AMA 格式對於統計數字的報告並沒有很嚴格的規範,原則上是以「足以反映出原始測量的精確度」為目標即可。譬如該研究是以新生兒體重作為主要結果變項,那麼此時若將體重以公斤呈現且只取到整數,就會失去精確性,可以考慮以公克呈現且取整數(3,423 g),或是以公斤呈現但取小數點到第二位(3.42 kg)。

關於統計數據的小數點應取到第幾位,Cole 教授於 2015 年發表了一篇教學文章(https://adc.bmj.com/content/100/7/608.long),給予了非常實用的建議。

如下圖所示,平均數(或中位數)以列到小數點第 1-2 位為主,若像是白血球數量則可以取整數或是除以 1000 後取到小數點第二位。平均數差異(Mean difference)亦是如此。

百分比若小於 0.1%,可以列到第2-3位數;0.1 10 之間可以列小數點一位;11 99 則取整數位;很接近 100 時則可以列到第2-3位數;100的話就取整數。相關係數的報告方式則跟百分比很類似。

 

1.jpg

資料來源:https://adc.bmj.com/content/100/7/608.long

 

風險測量以及其信賴區間,例如 ORHRRR 等,一般情形是取到小數點第二位。由於ORHRRR 都是指數化的數字,其範圍會介於「極接近 0 與無限大之間」,倘若遇到較大的比率值,例如超過 10 時,可以考慮取到第一位,譬如10.22 → 10.2;再更大時,譬如超過 50 時,可以取整數;反之,若比率值很小,則可以列到第 3-4 位。

 

2.jpg

 

資料來源:https://adc.bmj.com/content/100/7/608.long

 

再來如果是統計量,例如t / F 值等,則以小數點一位為主。若統計量數字極小,例如卡方值等於 0.02,那麼則可取到第二位。不過一般而言,醫學雜誌很少會報告這一類的統計量。

最後則是顯著性P值,0.1 0.9 之間可列小數點一位即可,超過 0.9 則一律列 >0.90.051 0.099 之間則列到第二位;0.001 0.050 之間則必須列到第三位,才有辦法判斷是否大於或小於 0.05;若小於 0.001 則一律列 <0.001

3.jpg

 

資料來源:https://adc.bmj.com/content/100/7/608.long

 

上述為醫學論文統計數據的小數點的建議,希望未來讀者在呈現研究數據時,可以以不失精確但又簡潔有效地呈現數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