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發現很多研究生有閱讀英文文獻的困擾,特別挑選一篇好文章讓大家研讀,相信只要有心,大家都可以克服這道難關!!

 

作者:鄭景峰老師

在國內各校競相開設體育相關研究所之後,研究生的人數確實也隨之暴增,有點像是研究所大學化。這種現象當然會是利弊互摻的,畢竟各校都會有招生上的壓力。也因為如此,我想林老師以前所碰到的學生,應該都是各體育相關科系的佼佼者,但是在目前這種研究所普及化的情形之下,勢必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生,都會有機會就讀研究所,爭取碩博士的頭銜。以下也提供一些我自己以前的學習歷程供大家參考:

 

 

1.語文能力:

語文能力在研究所的學習以及未來的道路上,佔有一定的份量,特別是英文的讀、寫、聽與說,會這樣排列,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要寫論文,就得先閱讀文獻,最後在完稿之前,還需要寫段英文摘要,所以這兩項是研究生優先要學習的。英文能力除了有助於學習之外,也有利於瞭解目前國際間學術研究的發展情形,可以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而不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前一陣子聽到系上的老師給大學部二年級學生這樣的一個觀念,我覺得非常的好,「並不是研究生,英文就會很好,也不是只有研究生,才需要學習英文;如果大二的學生不好好學習英文,當這群人考上研究所之後,停頓二、三年的英文學習課程,英文也不會因為考取研究所之後而變好,所以如果在大三大四階段都不接觸英文的話,那麼研究所一年級新生的英文程度應該還是跟大二的時候相差不遠的」。所以英文能力的培養,其實從大學時代就可以開始了,不過,到了研究所才開始的話,也是不嫌晚的。

 

在剛開始閱讀英文文獻時,對於英文能力較不好的學生來說,確實會有點讓人心灰意冷。不過,我舉個例子來說,有位學長目前在國立大學任教,他曾經說過他自己念碩士時的經驗,因為他本身算是所謂的術科生,在求學過程中,都鮮少接觸學科,當他到了碩班時,在不得不的情形下,只好硬著頭皮閱讀英文文獻,剛開始的時候,除了介系詞跟is ,are, and等字之外,其它單字他全都查了。整篇文獻,可說是密密麻麻的單字。不過,他目前也是順 利從 博士班畢業並取得公立大學的教職工作。所以只要有心,一定可以克服語文的問題的。

英文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即便是查了所有的單字,有時也未必能夠完全明白其中所要表達的含意,而有些時候,有些單字是一般英漢字典裡很難查得到的,不過,有些單字可以往醫學字典找找看。除了要讀熟一本中文運動生理學的書籍(我覺得 林 老師所寫的運動生理學那一本就是一本簡單易懂的入門書)之外,老師、學長姐跟同學都是很好的詢問對象。

 

上述的部分,主要是針對專門領域的語文能力部分,而生活中的英語會話,除了聽聽ICRT等廣播電台跟看電影之外,去補習班上課也是不錯的選擇。此外,交幾個外國朋友也不錯,現在MSN都很發達了,可以在線上打英文字聊天,一方面可以練拼字,一方面也可以練英打,或者可以互通e-mail,甚至現在也有及時影像跟對談功能,也可以藉此練習英語的口說與聽力的能力。

 

 

 

2.專業領域:

專業領域方面,建議最好能先找一、二本中文書或是翻譯書,把內容都看熟,至少在運動生理學領域中的各個層面,都要略知一二。隨後,如果研究所修課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找一本小本一點的英文專書從頭到尾把它看完一遍。當然,最好這本書能夠跟你的碩士論文有關。

 

雖然,國內在運動生理學方面的學術研究部分,已逐漸趕上國際水準,不過,畢竟還是外國人從小到大所接觸到的專業領域,比我們會有比較多的資訊來源,而那些國際級大師所撰寫的書籍,整體性與概念也會較為完整,同時,也有可能獲得一些國內書籍未提及的部分。當然,剛開始要看完一本英文書,是會有些困難度的,不過,我覺得時間的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它看完。我以前在念研究所的時候,晚上的seminar跟下午的修課,有時候會多出三、四個小時的空堂,剛好就可以到學校附近的咖啡店邊看書或文獻,邊喝咖啡來消磨時間。那種感覺,現在想起來都還蠻快樂的。也就是說,最好能每週固定騰出一段讀書的時間,那麼就會慢慢獲得閱讀的快樂與成就感的。

 

 

 

3.論文研究:

如果開始對自己的英文能力有把握的時候,可以嘗試從英文的綜評性文章(review paper)著手,例如Sports Medicine,不過,最近英文綜評性文章都有越來越多頁的趨勢,閱讀時可能會有時間上的壓力。也可以試著從中文的綜評性文章著手,例如中華體育、大專體育雙月刊、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等。也可以花個半天時間到圖書館,把當期的所有英文期刊,把自己覺得有興趣的題目,把它的摘要看一遍,順便想想這種題目在自己的研究所實驗室中是否可行,還有自己對於這方面的知識,是否瞭解一些(事實上,我覺得如果你對某一篇期刊有興趣的話,那表示那一篇文章一定是你看得懂的,而且是你對這個部分的認知程度應該會比其他題目來得深的)。

 

然後,再從文獻搜尋網站去搜尋相關的文獻。通常剛開始找文獻的時候,也會碰到一些困難,例如找到的相關文獻有一大堆,不知道要先看那一些,這時可以使用限制條件的搜尋功能,去找出合適的文獻。有時候也會不知道要使用什麼關鍵詞,其實最簡單的方是就是用你找到的當期文獻中的關鍵詞去找找,便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在找到一堆相關文獻之後,可以先把所有的摘要看一遍,然後,在逐一分類跟篩選,最後就可以找出合用的文獻了。當然,有些時候有些文獻是台灣的圖書館所沒有的,這時候就可以衡量他在你的主題所佔的重要性,再考慮是否需要申請國外圖書館的寄送,因為這種文獻寄送,通常都花費很高,是以頁計算的。

 

最後把你所想到的題目,最好是三五個,再跟你的指導教授討論,看看是否可行。我建議如果可以的話,把題目跟實驗方法與設計,用一張A4的紙寫出來。一方面可以提供指導教授所需的資訊,而指導教授也可以比較清楚你想做什麼,另一方面在自己設計實驗的過程中,也可能從中找出一些問題,並且能把想法記錄下來。

 

 

說了這麼多,我覺得研究生最好自己要有一些認知:所學得的知識,要跟你所獲得的文憑相呼應。碩士跟學士的文憑總是有些分野的。所以不要擔心做不來,只要擔心做不做的完。只要能做完,多花一些時間又有何妨?一年不行,二年。二年不行,就三年囉。總是要學點東西,才能跟自己的文憑作交代吧!?以上提供一些個人的淺見供大家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