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於準實驗設計的研究,大多數都會採用廣義估計方程來分析研究結果,這部分在過去文章有過詳細教學,最後是透過交互作用項的顯著性作為介入成效的判斷依據,其方式是去比較兩組的前後測改變量,因此若我們想要根據這個結果去計算效果量,只需要準備各組別在改變量的平均數即標準差即可,無論是多組別或多個測驗時間點都可以執行,不過由於進行廣義估計方程GEE所使用的資料為長資料格式,但進行改變量的計算需要使用短資料格式,因此先進行長短資料格式的轉向,這部分的操作可先參考過去文章。(https://dasanlin888.pixnet.net/blog/post/323995298

轉完後的資料如下圖所示,在此示範資料中,組別分別有實驗組(1)與對照組(0),前後測知識得分為配對資料。

 

 

GEE分析介入效果之效果量

 

先計算變項的改變量:

1)點選「轉換」à「計算變數」。

2)在目標變數裡輸入「改變量」,如有多個變項要計算效果量,改變量的名稱可再命名的更仔細些,譬如:知識改變量。

3)在數值運算式中,輸入後測減前測。

 

GEE分析介入效果之效果量

 

4)即可在SPSS資料檔中建議改變量變數。

 

GEE分析介入效果之效果量

 

分析各組在改變量的平均值與標準差:

5)點選「分析」à「比較平均數法」à「平均數」,當然還有其他求得各組描述性統計資料的辦法,如獨立樣本t檢或是用分割檔案的方式進行各組描述性統計分析。

6)在依變數清單裡放入已計算出的「改變量」。

7)在自數清單裡放入「組別」。

8)按下確定後,即可求得各組在改變量上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GEE分析介入效果之效果量

 

代入效果量cohen’s d公式:

9)如圖所示為效果cohen’s d值的公式,需要將兩組的樣本數平均數標準差代入。

 

 

GEE分析介入效果之效果量

 

10)可以利用google搜尋cohen's d calculator,可以直接到已設定好公式的網頁進行計算,也可以利用步驟9的公式手動計算。

11)所求得cohen’s d值即為GEE交互作用效的效果量。

 

GEE分析介入效果之效果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晨晰部落格新站 的頭像
    晨晰部落格新站

    晨晰統計部落格新站(統計、SPSS、BIG DATA討論園地)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