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帆顧問說:

 

最近在深入研究無母數分析時發現一個奇妙的問題,就是SPSSWilcoxon signed-rank test的報表判讀方式,首先先舉一個例子(引自Glantz, 2002)來說明:

 

 

1 吸煙前後血小板凝聚情形(N=11

受試者

吸煙前

吸煙後

差異

差異排序

符號排序

 1

25

27

2

2

2

 2

25

29

4

3.5

3.5

 3

27

37

10

6

6

 4

44

56

12

7

7

 5

30

46

16

10

10

 6

67

82

15

8.5

8.5

 7

53

57

4

3.5

3.5

 8

53

80

27

11

11

 9

52

61

9

5

5

10

60

59

-1

1

-1

11

28

43

15

8.5

8.5

 

 

 

 

 

W=64

 

 

由上表可知所謂Wilcoxon signed-rank test是先算出前後的差值,然後作排序(不考慮正負符號),再將排序加上正負符號,然後將所有符號排序作加總,就會得到兩個檢定量W(一個是正的[64],另一個是負的[-1]),然後取絕對值大的那個W作檢定,原理是如果虛無假設成立(也就是抽煙不會改變前後測的血小板凝聚數量),那麼W應該是接近0才對,代表改變量為正值與改變量為負值的總排序應該相同。

 

 

然後進一步對W作檢定,如果「W」此時是指「抽煙後減抽煙前為正值」,那如果W=64又為正值,且檢定的顯著性為p<0.05,因此結論應該為「抽煙後血小板顯著上升」。

 

 

現在問題來了,在SPSS的輸出裡頭(如下面兩張表),應該如何來判斷結果呢?SPSS的判斷邏輯似乎跟一般教科書不同,因為我們模擬過SPSS永遠以「等級總和」較小者(在這裡是1890.50)作檢定,然後以本例來說,Z=-2.321, p<0.05,因此可知「Rentention PretestGFAP分數不同」,那究竟是何者為高呢?

 

 

若以Mean Rank來看,54.01>49.40,則代表正等級>負等級,也就是表2註解b成立,即Retention > Pretest,就好像我們在T檢定顯著時,會比較「平均數」一樣,在這裡是看「平均等級」來判讀結果;但也有教科書是教如果顯著時,直接比「個數」,依此例來說,66>35,即表1註解a成立,即Pretest > Retention另一種可能的判斷方法,表3為□等級基礎」(Base on),在本例是以正等級基礎,而正等級在表2是註解b,註解b又是Retention > Pretest,又由於Z永遠為負值,所以應該是為「拒絕這個假設」,也就是說顯著負的Z值為拒絕「正等級, 2註解b, 即為Retention > Pretest」,因此代表「Pretest > Retention」成立。

 

 

但究竟SPSS的輸出判斷何者為對,目前我們尚未有一個確定的定論,不過倒是可由大家來一起討論。不過要提醒一點,無母數專書都會告訴讀者,無母數檢定的是ShiftDistribution,但常常被應用來看「何者為大」,也就是說在無母數達顯著時,通常這些統計大師只會說「A組跟B組分配不同」而並非「A組比B組大」,這一點值得大家再深入研究。歡迎所有有興趣的人用回應文的方式討論一下這個議題,真理是越辨越明的。

 

       

 

2

 

 

 

個數

等級平均數

等級總和

GFAP_Retention - GFAP_Pre

負等級

66(a)

49.40

3260.50

正等級

35(b)

54.01

1890.50

等值結

0(c)

 

 

總和

101

 

 

a  GFAP_Retention < GFAP_Pre

b  GFAP_Retention > GFAP_Pre

c  GFAP_Retention = GFAP_Pre

 

3

         

GFAP_Retention - GFAP_Pre

Z 檢定

-2.321(a)

漸近顯著性 (雙尾)

.020

a  以正等級為基礎。

b  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