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篇有提到從短資料轉成長資料,不過一般來說,除非有特殊需求,否則一般較基本的統計分析皆會以短資料來進行,但小編前陣子遇到一個題目的data是給長資料,因此恰好相反,要先轉成短資料才行。那我們就拿上次已轉完的長資料(long form data)為例,試著再轉回去短資料。

 

S1

 

一、操作介紹

1)點選「資料」→「重新架構」

2)選擇第二個「將選定觀察值重新架構為變數」

 

S2

 

3)辨識碼變數這邊,將可以辨別同一個人或個體的變數丟入,以本篇為例即受訪者ID,皆著SPSS會去辮別每一個人在各變數的變化狀況,如果每位受訪者在某一個變數皆為定值,那麼SPSS在進行重新架構時,僅會保留一個變項欄位;但只要有一個人在某一變數稍微變化,那麼SPSS就會視此變項為重覆測量變項,並根據此變項所測量的次數,創造N個欄位。

4)指標變數的功能有二:第一,對於重複測量的變數,去辨別觀察值測量的先後順序或所屬的項目為何;第二,SPSS重新架構完的Data中,此指標會加在新增出來的重覆測量變數名稱之後,以作區隔,等會將以結果再加以說明。Ps.如果長資料無個案有遺漏狀況,且由上至下的順序一致,指標變數可忽略。

 

 

S3

 

5SPSS重新架構資料前會再詢問一次是否要排序,不過一般對研究者來說,自己的資料都應該整理清楚,先自己排序。

 

S4

 

6)此部分是在詢問變項的排列順序,像本例國文及數學都各有3次測驗,如果選上方「依原始變數分組」,那麼變項出現的順序為國文1、國文2、國文3、數學1、數學2、數學3;但如果選下方「依索引分組」,那麼變項出現的順序為國文1、數學1、國文2、數學2、國文3、數學3

7)此部分是在詢問是否要新增一個欄位,以統計樣本有效的觀察次數。

8)此部分若勾選,將出現Nind變數,跟您說個案有效資料的狀況。

 

 

S5

 

9)需要語法的研究者可選擇下方。

 

S6

 

二、結果

1)呼應操作的第3點,若同一位受訪者在長資料的某一個變項為固定值時,重新架構的短資料仍會保留此欄位,包含辨別碼變數(ID)。

 

2)由於每位受訪者在國文及數學各有3次的資料,因此國文及數學皆會各有3欄變數。呼應操作第4點,如果未放指標變數的話,重複測量變數的命名,為國文.1、國文.2、國文.3,但由於本例短資料的指標變數「時間」,其編碼亦是123,因此結果相同,假設今天短資料的指標變數「時間」的代號為文字ABC,那麼重複測量變數名稱即為國文.A、國文.B、國文.C

 

 

S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晨晰部落格新站 的頭像
    晨晰部落格新站

    晨晰統計部落格新站(統計、SPSS、BIG DATA討論園地)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