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下午茶的淑女--

評《統計,改變了世界》

 

魏慶榮

(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所)

 

談到統計,一般人大都會聯想到國民消費指數或國民生產毛額等枯燥無味的數字,卻不知十七世紀以降,統計早已跨越這類政府統計的範疇,靜悄悄地滲入數理,生物,人文,工程等領域,甚至日常生活裡,也處處可見統計的蹤跡。像民意調查、人造雨成效的評估以及最近教人瘋狂的樂透,無一不和統計相關。統計事實上已經改變了我們對自然、心智以及社會的看法,這場靜默革命既深刻且廣泛,可惜的是一般人雖然「身在此山中」,卻認識不深。 

 

薩爾斯伯格這本書-「統計,改變了世界」-正好可以彌補我們這方面的缺憾。在序言裡,他首先大略地告訴我們,這場革命如何偷天換日地改變了我們的宇宙觀-從古典機械式的決定論觀點,轉移到以統計模型為主的不確定論觀點。接著,他用了二十九章的篇幅來細數二十世紀參與這場變革的代表性人物與事蹟。

 

這些「統計學家」國籍遍佈各洲,原本可能是研究數學的,搞化學的或是作遺傳的;也可能原本是昆蟲學家、密碼分析師、物理學家或是電腦工程師。他們背景的複雜、研究主題的寬廣以及思路的多樣化,在作者的描述下,讓我們領略到統計在這百年光陰裡,如何與時俱移並且海納百川蓬勃發展。

 

他同時也特寫了幾位傳奇人物,像「數學界的莫扎特」-為機率論設定基礎的少年天才柯模格洛夫;「統計界的畢卡索」-作品風格變化萬千的杜奇;更引人遐思的是他也介紹了一位「喝下午茶的淑女」(原書名)。劍橋這位淑女堅稱,把茶水倒入牛奶或把牛奶倒入茶水喝起來風味不同。作者沒有告訴我們,究竟是氣味的香醇,還是色澤的優美,抑或是滋味的甜甘讓這位淑女能區分不同的次序。但他卻透過這樣的側寫,引進了近代數理統計的開創者-費雪,以及費雪為解決類似上述的問題而發明的實驗設計法。

 

除了這些趣味的描述外,作者也敘述了統計學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的顛沛流離,但他並不急言厲色地詛咒納粹,法西斯主義或共產教條如何阻礙學術發展,只是描述了受創國人才的逃亡,以及棲身國(特別是美國)學術如何因此昌盛,其隱含的意義不言而喻。除了政治議題外,作者也觸及了女性主義。他並不高唱口號,只是花了幾章篇幅描述女性統計學家在眾多男性同行的競爭中,如何從政府部門、企業界以及學術界奮鬥崛起。對於女性讀者相當有鼓舞作用。其實這幾章最貼近人文層面,最能引起一般讀者的共響。

 

對有統計背景的讀者來說,除了會看到幾位自己熟悉的名字倍感親切外,也會發現這本書在描述統計時,刻意捨棄數學符號與理論,直指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衍發的觀念與構想,相當有助於豐富自己的統計內涵。因此對於統計的教學與研究,這也是一本好的參考書。

 

然而,正如作者在後記所說的,他寫這本書是有預設好的架構。因此我們要特別明白,作者基本上是位生物統計學家(輝瑞藥廠的前資深統計研究員),在取材時,對臨床實驗、流行病學等有所偏好,在所難免。而對時間序列,決策理論等與工程、經濟、人文相關的統計,語焉不詳甚至略過,應可理解。文中對統計方法(如經驗貝氏法)歸功於較熟悉的人 [如古德而不是統計界認定的羅賓斯(H. Robbins],也應作如是觀。

 

最後來談談譯文。首先我們發現原文的照片完全不見,少了拉近讀者與統計學家距離的另一個機會,相當可惜。其次翻譯的準則也不清楚。有些漏譯,如第一章對費雪的描述就把「戴著厚片眼鏡」給省略掉了;有些另譯,如第二章把高騰譯為優生學家,原文卻是科學家,雖較精確但非直譯,全書處處可見譯者這樣的鑿痕。另外有些翻譯則值得商確。例如第十七章談抽樣時,把opportunity sample譯成機率樣本,後者指的是依一定機率法則取得的樣本,而前者指的是最容易得到的便利樣本,兩者截然不同。另外在第二十六章提及台灣出身的魏立人教授時,說他「發現」兩個平賭序列的差也是平賭序列,原著指的卻是他「善加使用」該性質。這些誤譯,跟譯者不熟悉統計界可能有關,再版時訂正即可。更何況全書譯文流暢,可讀性甚高,瑕不掩瑜,值得極力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晨晰部落格新站 的頭像
    晨晰部落格新站

    晨晰統計部落格新站(統計、SPSS、BIG DATA討論園地)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