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資料庫(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research database, NHIRD)目前可謂是醫學領域的顯學,在PubMed搜尋「NHIRD」的關鍵字,可發現2012年後每年至有200-300篇的文章被刊登,並且速度仍在增加當中,因此對於臨床醫師而言,已經不得不對健保資料庫有所瞭解了。

本系列文章旨在讓讀者對於健保資料庫的資料結構有所瞭解,當我們知道健保資料庫各次資料庫分別有什麼變項之後,可以幫助我們著手進行研究設計,最後我將討論健保資料庫的優勢以及面臨到的挑戰。

 

第一部分、關於資料庫簡介

首先我們要瞭解到健保資料庫主要目的是「報帳」,也就是各醫療院所要向中央健康保險局(健保局)申報費用的報帳系統,然而由於台灣2300萬人從民國84年到現今的資料量實在太大,因此為了方便使用,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會將健保資料按照不同分類、對象、年代分別建立眾多的次資料庫,以下我們稍作介紹。

國衛院發行的健保資料庫結構頗為複雜,需要先瞭解各種資料來源,接著在瞭解國衛院資料加值服務所提供的資料組合,資料來源部分分成基本資料檔、原始資料檔;資料加值服務所提供的資料組合則包括基本資料檔、系統抽樣檔、特定主題分檔,抽樣歸人檔以及⑤特殊需求。

一、  資料來源

(一)  基本資料檔

1列出「基本資料」的各種資料庫,所謂基本資料的定義就是「全台灣的母群體資料」,且為每年重新發行一次,以下介紹幾個最常使用的檔案。

(1)   承保資料檔(ID

ID檔堪稱是基本資料中最重要的檔案,該檔案會有全台灣2300萬人的最後一次在保狀況(在保中或已退保)。因為紀錄某人的最後一次在保狀態,以2014年來說,如果仍在保那我們就知道某人在2014/12/31時仍然存活,而如果ID檔顯示此人在2014/7/30已退保,我們就知道此人追蹤時間不會超過2014/7/30ID檔重要之處是可以計算病人的追蹤時間

(2)   醫事機構基本資料檔(HOSB

裡頭會有全台灣所有醫療院所的基本資料,例如評鑑等級、機構所在地的郵遞區號等等。評鑑等級可以用來判斷病人是在何種評鑑等級的醫院就醫,包括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縣市醫院、診所;郵遞區號則是可以知道此機構的地理位置,例如我們可以分成北區、中區、南區或東區。

(3)   重大傷病證明明細檔(HV檔)

HV則是用來確認病人是否有某種重大傷病,最常見的就是洗腎、先天性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臟病)、癌症等等,會登記到HV檔的病人由於看病都是免費的,因此HV來確認重大傷病是非常嚴謹的

(4)   藥品主檔(DRUG

DRUG檔則是藥物總檔,會列出「累計」到目前為止健保局曾經批准核保的藥物,由於是累計檔,通常用最新一年的檔案即可,舉2011為例,DRUG檔中約有3萬種藥物。不過通常會使用到DRUG檔就是涉及到藥物研究,一般藥物研究在健保資料庫會是難度較高的研究。

f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