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用重新編碼(recode)處理分組問題

     最常出現的兩種情況,原本的欄位屬於開放題,譬如說年齡,因應研究需要而分成N組年齡層,如畫面中的age,依照15歲以下、16-20歲、21歲以上分成三組,形成變項『年齡分三組』;另一種情況,原本已經分組的變項,可能某一組樣本數較少,而併入其他組別中,如畫面中的年齡分三組,試圖將15歲以下、16-20歲合併成一組,成變項『年齡分兩組』,分別為20歲以下與21歲以上。

 

1.jpg

 

操作步驟(ageà年齡分三組)

13)同樣點選「轉換」à「重新編碼成不同變數」

Ps.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務必選擇成不同變數,而不要選擇成同一變數,否則原來的變項欄位會被覆蓋掉,無法還原。

 

2.jpg

 

(14)將要處理的變項「age」選入右方的數值變數

(15)輸入新的變項名稱年齡分三組」,按下「變更」

(16)畫面顯示age」要處理成「年齡分三組

(17)點選舊值與新值」建立規則

 

111.jpg

 

3.jpg

 

(18)先處理15歲以下的分組,使用「範圍,LOWEST到值」,填入15.9999

這裡不適合用剛剛反向題的11轉換,而必須使用範圍的功能,由於不知道資料檔裡年齡的最低值為多少,可以使用「範圍,LOWEST到值」,讓軟體自行判斷最低值。

按照例子來說,要將年齡層分為15以下、16-2021歲以上,我們得事先決定這三組的切點,我依序設定為LOWEST15.99991620.999921歲到HIGHEST,當我們要轉換的變項有小數位時,一定得考量到兩個端點的間距情況,若間距太寬,可能早成部分樣本沒有順利分組的情況,譬如說設定為LOWEST15162021歲到HIGHEST時,當有樣本為15.520.9歲時,這些樣本就無法順利被分到組別內

(19)在新值的數值裡輸入組別代號,按下「新增」,即完成15歲以下的分組動作

 

4.jpg

 

(20)再處理16歲到20歲的分組,使用「範圍,XXXX」,填入1620.9999

適合用在兩個端點都明確的重新編碼,以剛剛15歲以下為例,像我們知道年齡不可能低於0歲,那我們在「範圍,XXXX」,填入015.9999,其實也可以達到跟剛剛LOWEST15歲一樣的結果,所以可以隨意的變化使用。

(21)在新值的數值裡輸入組別代號,按下「新增」,即完成1620歲的分組動作

 

5.jpg

 

(22)最後處理21歲以上的分組,使用「範圍,XXHIGHEST」,填入21,代表的是21歲以上

剛剛有提到,我們也可以使用「範圍,XXXX」達到一樣的分組結果,只不過我們比較難去猜最到的年齡為多少,除非我們填一個不可能達到的年齡數字,譬如說150歲。

(23)在新值的數值裡輸入組別代號,按下「新增」,即完成21歲以上的分組動作

 

6.jpg

 

(24)所形成的欄位為1~3

(25)如果覺得某一組別樣本數較少,可以用重新編碼進行組別合併,譬如說要把第一組與第二組進行合併

 

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