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置模式

1.選擇固定效果。

在上面操作介紹的時候有跟大家提到過,若以SPSS軟體進行HLM分析時,需先將第一階層與第二階層的模式Conbine(如下圖右下角),在模式進行選擇變數時,若您將變項同時選擇,並以「Factorial」丟到Model裡時,它會自動幫您建立交互作用項,因此若您有自己特定想要討論的模式,則必須搭配下方的「Main Effects」與「Interaction」來選擇模式。

另外需注意的地方是要將左下角的「Include Intercept」打勾(預設已經勾選),我想大部分的模式都還是會設定截距項的部分,這邊相當於在HLM中的β0

 

SSS1

 

2.選擇隨機效果。

隨機效果的部分則要小心,共變異數型態直接用「Variance Components」(預設),一般在做分析的時候,大部分都會開放估計截距項的隨機效果(u0),這是認為每所學校的教學滿意度是不相等的,當然您也可以假設沒有隨機效果項的存在,不過這樣就會失去使用HLM來做分析的優勢,因此我們必須將右上角「Include Intercept」打勾(預設是未勾選的),接著將左下方的學校代碼(第一階層與第二階層的連結變數)丟到右邊的Combinations,這樣軟體才知道要依據哪個變項作階層連結。

 

SSS2

 

在第一階層有加入自變項來作預測時,若想開啟估計斜率項的隨機效果,則需要把該斜率項的自變項丟到右邊的Model中(如教師教學效能),此時所對應斜率項的隨機效果(u1)就會開放,切記,丟到右邊Model裡的變項為第一階層的變項。

或許有人有疑問,剛剛(u0)是認為每所學校的教學滿意度是不相等的,那(u1)呢?(u1)代表每個學校中,教學效能影響影響滿意度的情形是不同的,當然,如果此項沒開放也是浪費HLM的優勢,但如果您的研究樣本並沒有很多或模式比較複雜時,有可能會因為開放太多隨機效果去估計而導致跑不出結果,或執行的時間太長,此時就必須考慮犧牲掉隨機效果項了,一般來說都是先犧牲斜率項的隨機效果,仍會先保留截距項的隨機效果

 

SSS3

 

3.設定估計方式,裡面包含估計法、疊代次數、收歛值,若沒特殊需求,按照預設即可。

 

SSS4

 

4.設定統計量,可依照需求選擇自己想要得到的統計量,一般最少應該選擇『參數估計』與『共變異參數檢定』,這樣才能得到所有項目的參數估計值,以及誤差項與隨機效果的檢定結果。

 

SS5

 

三、報表

由於開放斜率項的隨機效果後,部分參數估計不出來,因此僅保留截距項的隨機效果重跑分析,並以此結果跟大家介紹。

在固定效果方面,HLM軟體會跑出兩種結果,上面的結果是以一般的標準誤進行檢定,而下方則是利用強韌(robust)標準誤進行檢定,一般研究者都是以強韌(robust)標準誤為結果;但SPSS僅提供一般的標準誤檢定,這部分是比較可惜的。

在報表解讀部分,對初學使用者來說,HLM必須搭配參數符號,因此有時候可能會比較混亂,但SPSS軟體則是可以直接由變項去判別其估計效果,下圖是兩種軟體估計出來的結果,顯然兩種軟體所估計出來的結果是幾乎相等的!

報表解讀與一般迴歸的方式一樣,現去檢定變項是否有達顯著水準,接著去看其估計值的正負,最後敘述統計結果,以教師教學效能為例,教學效能達顯著水準,且迴歸係數0.91為正值,表示當教師的教學效能越良好,其教學滿意度會越高。

 

SS6

 

在隨機效果方面,SPSS軟體與HLM軟體估計出來的結果是一致的,不過因為HLM軟體的隨機效果有符號表示,因此會比較清楚的知道是哪一項隨機效果,但SPSS軟體另外還會提供各隨機效果的顯著性,以瞭解各階層是否還有其他預測變項可以考量進來,譬如說隨機效果ru0的變異數分別為0.090.21皆達顯著水準(p < .05),表示第一階層與第二階層仍有其他自變項可以考量進來提供解釋。

 

 

SSS7

 

 

SSS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晨晰部落格新站 的頭像
    晨晰部落格新站

    晨晰統計部落格新站(統計、SPSS、BIG DATA討論園地)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