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心理測驗的基本概念與實務

朱森楠

 心理測驗的基本概念

心理測驗是指用來測量一個人特質的方法,測量一個人的能力、成就、興趣、性向、人格特質、價值觀念和態度等心理建構的特質。由於心理建構代表描述人類行為的抽象概念,因此希望以客觀、精確和系統的方法來衡量,以供推論的依據。Annastasi1982)認為心理測驗是一種可對行為樣本加以客觀化和標準化測量的尺度。心理測驗專家大都強調心理測驗是一種行為取樣的程序和工具,具有客觀化、系統化、計量化和標準化的特徵。所以在國中小使用心理測驗的主要目的,就是藉由客觀、精確和系統的方法來測量學生的特質,使在教學上能評量學生的學習效果 和 老師的教學效果,作為學習診斷的參考,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輔導上幫助學生自我了解,探索未來發展方向,協助輔導人員了解問題,提供輔導策略。在學校行政上幫助選擇學生,安置學生以及課程設計的參考。

 

·         測驗、測量、評量

    testing指一個或一群標準刺激,在標準情況下,引發受試者反應,藉以對其能力、成就或人格特質,予以數量或質量的評定方法或程序。

    Measurement指依據客觀標準,而予以數量表示其考核結果。涵蓋測驗、觀察、問卷、評定量表等。

    Evaluation指對行為的質與量的主觀價值判斷說明。

    評量=數量說明和/或質量描述+價值判斷

 

·         心理測驗的分類

1.心理測驗的類別依據所測量對象的特質可分為智力測驗、性向測驗(普通、特殊、多因素性向測驗)、成就測驗(教育與職業成就測驗)、人格測驗與興趣態度測驗(含情緒、社會適應、性格、動機、興趣、態度等非認知測驗)。

 2.依測驗編製的過程可分為標準化測驗和非標準化測驗:標準化測驗-設計來提共個別作業的系統樣本,在特殊方式下實施,記分客觀具有有意義的常模以解釋受試者測驗結果。非標準化測驗-又稱新法考試或教師自編測驗,由教師對所教學科採是非、填充、選擇方式命題。

3.依據測驗的原理則可分為常模參照和效標參照的測驗:效標(標準)參照-直接描述所顯示的特殊作業,不須參照別人的作業。常模參照-個人在某已知團體中的相對地位。

4.依據測驗的內容可分為語文測驗和實作測驗。

5.依據測驗的實施方法可分為團體測驗和個別測驗:團體測驗-一次能對一組以上的受試者時實施。個別測驗-一次只對一個對象運用審慎設計口述問題。並進行觀察補充說明結果。。

6.依據測驗的實施時間可分為速度測驗和難度測驗。速度測驗-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的項目數量。難度測驗-在充分時間下測量所能達成的作業水準。

7.依據測驗的反應可分為最大作業測驗和典型反應測驗:Cronbach1970):最大作業測驗-個人受激發能做得多好,能做什麼,如性向測驗與成就測驗。典型反應測驗-習慣作業測驗,在例行情境中顯示個人要做些什麼,如人格測驗。

8.依評量功能分為安置評量、形成性評量、診斷評量、總結性評量:

安置評量-開始教學時,學生須具備的知識、技能,如何熟悉教學目標、程度,依其興趣、工作習慣、人格特質,應選何種教學方式?如準備測驗、性向測驗、課程目標的前測、自陳量表、觀察法。

形成性評量-檢查教學時的學習進步情形,連續不斷的向師生回饋學習的成敗。如自編、觀察法。改進教與學之用,並非評定學科成績。

診斷評量-針對經由形成性評量而未能解決的持久性或重現的學習困難,使用特別編製的診斷測驗或觀察方法。

總結性評量-課程結束後測定已達成教學目標的範圍與評定成績。如標準化成就測驗、自編成就測驗、作業評定、結果評量。

9.熟練測驗與調查測驗:熟練測驗-測量有限制一組特殊學習結果者。調查測驗-對於範圍廣泛的學習結果測量受試者的一般成就水準。

10.供應測驗與揀選測驗:供應測驗-須受事者回億提供答案,如論文式試題。揀選測驗-需受試者辨認選擇正確反應。

11.主觀與客觀測驗:主觀測驗-計分受到計分人員的意見和判斷影響。客觀測驗-不同記分人員對同一做答題本記分結果相同。

 

·         選用心理測驗的標準

(一)、信度reliability:測驗的可靠性。測量在相同條件下重複使用產生相似結果的程度。即測驗分數的一致性consistencya.個人內在的變異用測量標準誤代表,b.個人間的變異用信度係數表示。

    1.信度的推估:重測信度、等值複本推估信度、折半信度、alpha 係數、評分者信度。

    2.良好測驗在.8以上,人格測驗.7也可接受。 

(二)、效度validity:測量的正確性。實得分數能正確測量他所要測量的程度。依據測驗分數所做的特殊推論的適當性、有意義性、有用性。

  1.效度的本質:

      a.屬於評量工具的結果,而非工具本身

      b.程度的問題而非全或無律

      c.特殊的而非一種概括的特質

      d.說明時需考慮結果的運用-對什麼?誰?做什麼用?

  2.效度的類型:

      a.內容關聯效度-代表要測量的工作領域有多好,又稱邏輯效度,內部效度、課程效度。

      b.效標關聯效度-在本身之外,依某些有價值的量數,看測驗作業預測將來作業有多好。又稱外部效度、實証效度。-適切性、可靠性、避免偏見污染。

      c.構想關聯效度-測驗作業能用心理學的術語說明嗎?構想是用以解釋型為某方面所假設的一種心理特質。輻合效度考驗及區別效度考驗,多項特質多元方法分析矩陣multi-traitmulti-method matrix.

  3.效度係數最好在.6以上,但一般測驗在.3也被接受。

(三)、常模:特殊團體的人在某一測驗上的平均數或中數。常模團體又稱參照團體,須具備a.新近性,b.代表性,c.適切性

    1.常模種類:a.全國常模;b.特殊團體常模c.地區常模d.學校平均數常模

    2.測驗常模需考慮能有幾種形式(百分等級、標準分數、年齡、年級分數)可供轉換,樣本與受試者相似,樣本的代表性,樣本數。

(四)、實用性:指測驗的選擇與測驗的運用

    1.指導手冊:內容應含-理論基礎、測驗描述、測驗目標、測驗發展、實施說明、計分說明、信度資料、效度數據、常模與常模表、測驗解釋、側面圖、參考文獻

    2.實施簡便、計分客觀、測驗時間適當、經濟、版式、結果的解釋運用

五、學校測驗計畫

(一)學校測驗計畫的特點

    1.實用性:適用適時

    2.統整性:

    3.連續性

(二)學校測驗計畫的功能

    1.滿足教室需要

    2.輔導需要

    3.行政需要

(三)最小測驗計畫

    1.成就測驗-了解學習結果

    2.學業性向測驗-了解學習能力

    3.多因素性向測驗-了解各種特殊能力

    4.興趣測驗-了解喜歡什麼

六、測驗結果的解釋

    1.測驗分數只是一種估計值

    2.需再參照其他測驗及事實才能綜合性評估

    3.記載清楚

    4.不違背保密原則

    5.集體說明但非公告週知

    6.個別說明注意感受

七、測驗結果的運用

    1.幫助學生了解自己

    2.建立教師父母適當的預期水準

    3.成績考查的參考

    4.診斷學習困難

    5.實施個別化教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晨晰部落格新站 的頭像
    晨晰部落格新站

    晨晰統計部落格新站(統計、SPSS、BIG DATA討論園地)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