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問卷調查法評估體能檢測研究(運動生理週訊)                       

問卷調查法是調查研究法(訪晤調查、觀察調查、問卷調查)的一環,是一種發掘事實現況的研究方式,最大的目的是蒐集、累積某一目標族群的各項科學教育屬性的基本資料,可分為描述性研究及分析性研究兩大類。實際實施問卷調查的過程中,包括調查的目標族群、決定採取普查(小族群)或取樣(族群很大或散佈區域很廣)的方式、問卷的設計、預先測試與修正、取樣方式(簡單隨機取樣(simple random sampling)、分層隨機取樣(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集群取樣(cluster sampling))的正確選擇、樣本的大小與代表性、問卷發放與追蹤等,都是問卷調查時相當重要的研究步驟;此外,問卷調查結果的處理與分析,也是相當重要的資料處理步驟,包括問卷有效與否的檢視、問卷編碼處理、問卷回收率、問卷的信度及效度等,都是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推論與解釋時,必須通盤考量的重要細節。

  問卷調查的研究課題,主要是以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容易客觀量化的變項,透過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量化的評量。相對於問卷調查的手段與目的,體能檢測的目的也是在於「蒐集、累積某一目標族群的各項身體能力基本資料」。因此,依據問卷調查法的研究方法,進行體能檢測方法與過程的評估,將可以獲得相當有意義的結果,也可以協助體能檢測研究進行「研究法」的建構,進而獲得更有意義與標準化的體能檢測研究。

  「描述性研究」及「分析性研究」是問卷調查研究的主要研究類別。透過「描述性研究」的資料分析,獲得目標族群的研究變項特徵資料,例如嘉義市運動品牌的支持率調查、運動參與者目標取向的特徵。「分析性研究」則是透過多變量(例如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典型相關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鑑別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等)或其他(例如卡方檢定)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問卷結果的進一步分析,以便獲得問卷調查結果的進一步分析資料,例如「地區醫院醫療費用和醫療品質之間的關係研究--典型相關法之應用(楊詒婷,2003)」,研究者不僅取得醫院醫療費用與醫療品質的基本資料,並且透過統計分析的方法,分析兩者間的關連情形。相對於問卷調查分析方法的研究課題,體能檢測研究的描述性研究相當普遍,可惜分析性的研究課題卻不見廣泛應用。或許「分析性的體能檢測研究」,是未來體能檢測研究的主要趨勢之一。

  「調查的目標族群」與「決定採取普查(小族群)或取樣(族群很大或散佈區域很廣)」也是體能檢測研究的重要課題。其實這類的問題與「取樣方式」與「樣本的大小與代表性」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常見有關「原住民」、「台灣地區大專學生」、「警察」、「青少年」這種大樣本主題的體能檢測研究,可是實際進行的的「普查」或「取樣」都沒有詳盡的規劃與依據。事實上,取樣的方法對於研究結果的正確性相當重要。可惜很少見體能檢測的研究針對取樣的部分進行詳細的介紹與說明,有時候僅以「隨機取樣」或「集群取樣(cluster sampling)」的敘述說明,但是資料中卻僅有一個學校或少數幾個學校的資料進行分析。對於體能檢測的研究來說,「目標族群」的選定與「取樣」的說明,都是必須要詳細說明的重要步驟。

  「問卷的設計」、「預先測試與修正」、以及「問卷的信度及效度」等,進行問卷調查時的重要步驟,也是判定研究結果是否有效與可信的重要內容。一般來說,如果選定的體能檢測方式是已經被廣泛接受的體能檢測制度(例如「體委會國民體能檢測」、「教育部體適能護照」、「體能商」),那麼要進行評量就比較沒有預試與修正的問題(不過這些檢測的方法真的都沒有問題嗎?),否則研究者都應該針對檢測項目的選擇進行預試與分析,以便讓檢測項目的檢測結果,真正能夠代表研究想要獲得的能力,以及受檢測者的真正能力。問卷調查研究中的項目分析(item analysis),是否應該用在體能檢測項目的適宜度或可行性評估?相當值得體能檢測研究者討論。除此之外,有關體能檢測項目的決定,以及是否應該進行效度與信度的分析,確實是相當值得確認的課題。否則,一大堆沒有效度與信度分析結果的體能檢測研究報告,如果檢測的結果類似時還沒有什麼問題,如果體能檢測結果有顯著的不同時,其實,研究者很難解釋清楚其真正的原因(說不定是因為用了不適當的體能檢測方法),如果把結果都歸類為受試者能力上的差異,其實是相當不客觀且不負責任的(例如單槓引體向上檢測,可能有五分之一的大專學生拉不到一下)。

  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時,研究者對於問卷進行時的說明內容、進行問卷的時間都應該有明確的規範與標準化流程,以便讓受測者填寫問卷時,對於問卷內容的瞭解與填寫問卷的注意事項,都能夠有標準化的瞭解與認知,讓問卷獲得的資料能夠確實反應受測者的真實狀況。相同的,體能檢測的流程也應該標準化,包括各體能檢測項目之說明、練習次數、操作測驗的檢測實驗人員、不同體能檢測項目間的休息時間等,都應該有詳細的規範與設計,以便體能檢測的結果,不會受到體能檢測人員的影響,或者讓影響能夠受到標準化的控制。

  就像「問卷調查結果的處理與分析」一樣,包括「問卷有效與否的檢視」、「問卷編碼處理」、「問卷回收率」等,都是體能檢測結果的資料處理與分析時,應該詳細考量的重要因素。例如某些被檢測者的檢測結果顯示他們不認真、不盡力進行測驗(例如某些女學生不願意認真跑800公尺的心肺耐力測驗,實際800公尺跑步測驗的成績普遍在6、7分鐘以上);實際進行體能資料處理的步驟與方法;某些特殊身材的被檢測者不宜進行體能檢測(例如太胖的人或有遺傳性心臟疾病者),造成抽樣的數量並沒有全部進行實際的體能檢測。這些在體能檢測的相關研究中,幾乎從未被提起的資訊,可能也會被某些問卷調查研究者忽略;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問卷調查法中的特殊研究步驟,進行更完整的體能檢測研究規範,其實是相當有意義的研究資訊提供,也更可以提升體能檢測研究的功能與價值。

  體能檢測的過程與問卷調查的過程相類似,如果我們好好的分析體能檢測相關研究的步驟,再回頭看看問卷調查法的複雜過程,似乎有相當多的研究注意事項與步驟,值得進行體能檢測研究者參考與應用。以下列出幾個體能檢測研究應有的步驟提供大家參考。

1.體能檢測研究應該不僅以描述被檢測者的能力為目的,更應該進行廣泛的統計分析研究,以及實驗控制(例如運動訓練的前後差異)性質的研究,以便獲得更有意義的分析結果。

2.體能檢測研究應該依據選定的對象進行普測或取樣測量,提高體能檢測結果的代表性。研究報告中更應該詳述取樣的方法與過程。

3.體能檢測研究的檢測方法,應該經過預試、並進行效度與信度分析。如果採用的體能檢測方法是常見的體能檢測制度(國民體能檢測、體適能護照檢測),研究者也應該針對選定的特殊對象(族群)進行預試、並分析體能檢測項目的適當性。相關的研究人員似乎有必要建構體能檢測研究的效度與信度檢定方法(特別是研究者自行設計的體能檢測項目的效度與信度),讓需要的研究者可以有一個依循的標準。

4.體能檢測的流程應該標準化,包括各體能檢測項目之說明、練習次數、兩項體能檢測項目間的休息時間、操作測驗的檢測實驗人員等,都應該有詳細的規範與設計。除了規劃與設計以外,如何確實依據體能檢測的流程進行測驗,並且讓受測者能夠認真的完成與參與體能檢測,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5.體能檢測研究的原始資料,應該經過檢視與分析,以便瞭解被檢測者的資料是否可信,並且說明取樣人數與實際體能檢測人數的百分比,以及取樣對象沒有進行體能檢測的原因。

  曾經有研究生說:「利用問卷調查收集資料應該是比較簡單的論文研究方法」。事實上,問卷調查研究並不簡單、也不容易。相對的,找一些人進行「體能檢測」其實也是相當不簡單、也不容易的。當研究方法越簡便時,研究的限制就會越多,需要進行的研究控制就會越複雜。如果你想要以「體能檢測研究」做為研究課題時,似乎好好探討「體能檢測研究法」,比起進行「體能檢測」來得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