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度(validity)與信度(reliability),是統計學上的兩個基本概念。效度指的是衡量方法或工具,能否有效正確地衡量出我們所希望的面向;信度指的是衡量的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

 

比方說,我們用智商問卷來衡量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智商問卷是否真能衡量出人的聰明才智,是效度問題。兩個一樣聰明的人回答同樣的問卷時,是否能得到同樣的智商成績,就是信度問題。

 

很不幸,因為衡量工具的效度比較難掌握,信度則相對容易,因此,許多組織的管理工具,雖然信度很高,效度卻很低,組織的績效評估就常常有這個問題。

 

以大學老師的教學評鑑為例,教學的好壞,必須同時從受教者與施教者兩個角度來評估。如果只看學生的教學評鑑,忽略了同儕評鑑,就是低效度的評鑑。

 

但在講人情的傳統文化下,同儕之間以和為貴,通常不太願意批評自己的同事,因此,同儕評鑑很難實施。於是,有些學校就只能依賴學生評鑑,來評鑑老師的好壞,這就是高信度、低效度的衡量工具。這好像用一把瞄準器失調的槍,很難射到標靶中心。

 

企業的員工績效評估工具,也常有高信度、低效度的問題。信度是一個容易掌握、容易看得見的面向,信度不夠高,大家就會覺得不公平。例如,兩個人有同樣的表現,績效評估卻不同,員工自然會認為不公平。組織為了注重公平,希望評鑑工具能有高信度,但卻很可能要付出低效度的代價。

 

通常愈易衡量的指標,信度愈高,因此,組織常會衡量容易衡量的面向,而忽視不易衡量的面向。以業務人員來說,取得訂單的數量是很容易衡量的,但訂單品質的好壞就比較不容易衡量。因此,業務人員的績效不能只看訂單數量,要同時注重訂單品質。如果企業只用訂單數量來評量業務人員,其不良後果不言而喻。

 

目前員工績效評估流行的平衡計分卡,效度就比傳統績效評量工具來得高。但是,平衡計分卡涉及的面向指標相對較多,有些面向不易衡量,因此,信度可能比傳統的評量工具低,所以很多公司使用這個工具時,有窒礙難行的感覺。其實效度與信度的概念,有如管理學常說的效果與效率的概念。

 

效率再高,若是目標錯誤,就不能產生效果,甚至可能阻礙效果;因此,通常效果要優於效率。同樣的道理,企業在採用各種衡量工具時,一定要牢記效度必須先於信度;絕對不能為了信度而犧牲效度。

 

【經濟日報╱葉匡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