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舊聞,20109月新聞報導,在當時大聯盟投球局數超過40局的救援投手中,郭泓志不但防禦率最低,另一個較客觀評估投手表現的FIP值(Fielding Independant Pitching),也高居排頭。

 

 

防禦率計算要件是責任失分,但責任失分和隊友守備密不可分,因此有人發展出FIP的計算方式,將守備因素扣除,可以更精確的反應投手狀況。FIP是利用統計學計算方式,方式為(被全壘打數x13+死球x3-三振x2)/投球局數,然後再加上3.2

 

 

一時興起,到中職官網紀錄統計裏,下載了2010各隊投手的防禦數據。同樣選擇投球局數超過40局的投手(剛好也是40位),用同樣公式計算FIP,有趣的是,FIP竟然出現負值(興農蔡明晉-1.64、兄弟庫倫-1.52),當然這也不是沒有可能,從公式看,只要三振數夠多,的確有負FIP值的可能。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FIP和傳統的防禦率有沒有相關,馬上畫圖如下:

 

 

R2=.306,看起來是有股趨勢,防禦率和FIP是相關的,防禦率愈大、FIP也愈大,不過在防禦率2~4之間,FIP的變化頗大。有幾個極端值可以觀察一下,最上面那點是兄弟葉丁仁,雖然防禦率3.86,但FIP卻超高14.62,可見隊友在他上場時蠻幫他的。最左邊那點是Lanew許銘倢,防禦率1.30不錯,但FIP卻高達4.53,也是一個幸運兒。不過防禦率很高,但FIP卻很低的倒沒有,可見如果隊友不幫忙,光靠投手自己很強,大概也沒法降低自己的防守狀況。

 

 

話說回來,如果想發展台版的FIP呢?用同樣的指標,該用什麼方法呢?試試主成份分析法吧!它可以將多變量資料轉化為單變量的技術(陳正昌等4人,2005),在SPSS軟體裏選用因素縮減(Data Reduction,跟作因素分析一樣),萃取方法用主成份(principal components),但不要轉軸,且記得勾選「顯示因素分數係數矩陣」。經過分數約分,我找到了以下公式:

 

 

FIP=(被全壘打數x8-四死球x5-三振x9) /投球局數

 

 

 

不一樣的地方是,在台灣,四死球竟是降低FIP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保送愈多,FIP會降低,這跟投手防禦概念似乎相反,難道都是故意保送,避開強打?原因有待深入探討。但三振的權重提高了,可見KKK!還是投手勝利的保證。(以上僅取一年的資料,純屬趣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