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與量表的編製及分析方法

  

王俊明

國立體育學院

體育研究所教授

 

壹、問卷與量表的差異

  「問卷與量表」都是研究者用來蒐集資料的一種技術,也可以說是對個人行為和態度的一種測量技術。它的用處在於量度,特別是對某些主要變項的量度。雖然問卷和量表都是可以用來蒐集資料,但這兩者基本上還是有一些差異存在的:

 

一、在編製架構上的差異

()量表需要理論的依據,問卷則只要符合主題即可。

  通常量表的編製都是根據學者所提的理論來決定其編製的架構,譬如若要編製教練的領導行為量表時,可根據運動心理學者Chelladurai & Carron的運動情境領導理論來編製。此項理論將教練的領導行為分為「訓練和教學的行為」、「民主的行為」、「權威的行為」、「社會支持的行為」及「獎勵及讚賞的行為」等五個向度,因此編製者可依照這五個向度編成一份有五個分量表的領導行為量表。然而在編製問卷時,只要研究者先將所要研究的主題釐清,並將所要了解的問題臚列出來,然後依序編排即可。

()量表的各分量表都要有明確的定義,問卷則無此要求。

  在編製量表時,若沒有分量表,編製者就直接將此量表的定義加以說明。若所編製的量表包含有若干個分量表,各個分量表亦需將其定義加以界定清楚。一方面讓編製者在編題時能切合各個分量表的主題,另一方面是讓閱讀者能了解此量表的各個分量表究竟是做何解釋。

 

二、在計分上的差異

()量表是以各個分量表為計分的單位,問卷是以各題為單位來計次。

  假如一個量表有若干個分量表,其計分的方式是以各個分量表為單位。由於量表通常是以點量尺的型式呈現,研究者只要將分量表中每一題的分數相加即可。問卷則和量表不同,它是以單題為計算單位,亦即是以每一題的各個選項來計算其次數。

()量表的計算單位是分數,而問卷的計算單位是次數。

  由於量表是將各題的分數相加而得到一個分數,因此所得的分數是屬於連續變數。而問卷是以各題的選項來計次,所得的結果是各個選項的次數分配,此乃屬於間斷變數。

 

三、在統計分析上的差異

()量表在描述統計方面有平均數、標準差、積差相關;在推論統計方面有 t考驗、變異數分析、共變數分析、迥歸分析等。

()問卷在描述統計方面有次數分配、百分比;在推論統計方面有χ2考驗(如適合度考驗、百分比同質性考驗、獨立性考驗、改變的顯著性考驗等) 

 

貳、問卷編製的方法

一、問卷編製的步驟

  研究者在編製問卷時,可依三個步驟進行:確定主題、蒐集資料、編製題目。以下就以台北市民參與慢速壘球活動的調查研究為例,說明一份問卷是如何編製出來的(問卷如附錄一的第二部份)

()確定主題

  問卷編製的內容應和所要調查的目的一致,譬如若要了解台北市民參與慢速壘球活動的情形,所編製的題目就應和慢速壘球的活動有關。

()蒐集資料

  假如要了解市民參與慢速壘球活動的情形,首先需要知道台北市的慢速壘球活動是如何運作。編製者可至台北市慢速壘球協會訪問相關的工作人員,或是至壘球活動的現場了解會員參加活動的情形。這些資料都可供編製者在編製問卷時參考用。

()編製題目

  編製者在蒐集有關的資料後,即可將各項資料整理並編擬出題目。所編的題目可分為人口統計變項部份和問卷題目部份兩類,由前者可了解參與慢速壘球活動人員的年齡、性別、婚姻、職業、學歷、收入等基本資料,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有參與慢速壘球活動的原因、每月參加的次數、時間、經費、及參加的方式等。

 

二、問卷編製的類型

  一般而言,問卷的類型可為開放式的問卷和封閉式的問卷兩類。以下即分別予以說明:

()開放式的問卷

  1.在球類運動中,你喜不喜歡棒球? 為什麼?

                                                                               

                                                                              

  2.你通常收看什麼球類比賽節目?為什麼?

                                                                               

                                                                                    

()封閉式的問卷

  1.你喜不喜歡棒球運動?

     囗很不喜歡  囗不太喜歡  囗有點喜歡  囗很喜歡

  2.你通常喜歡收視那種球類比賽節目?

           囗籃球  囗足球  囗棒球  囗其他               

  由上面的例題得知,開放式的問卷讓作答者有較大發揮的空間,研究者可以比較深入的了解作答者心中的想法,但需要較長的時間作答。而封閉式的問卷的優點是讓作答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作答完畢,而且答案明確,易於統計,但其缺點是無法得知作答者為何要選該答案的原因。通常一份問卷是以封閉式的題目為主,另佐以若干開放式的題目(研究者比較想深入知道的問題)

 

三、提出問題的標準

  研究者在編製問卷時必須先考慮所編擬的問題是否適宜,以下所提的幾項標準可做為問卷編製者的參考:

()問題是否與研究目的一致

  問卷裡所提的問題必須和研究目的一致,才不會讓作答者有離題的感覺。譬如問卷是要了解台北市民參與慢速壘球活動的情形,所有問卷裡的問題當然都必須和慢速壘球活動有關。假如在此份問卷裡問了有關台北市政的問題,就會讓作答者不知所措。

()問題的類型是否合適

  有些問卷的問題適合用封閉式的類型,有些則應該用開放式的類型。一般而言,開放式的問題比較能獲得充足的資料,但其缺點是費時,而且作答的對象在教育程度上不能太低。因此,問題的類型應該視作答的對象、研究的主題、可以應用的時間等因素而定。

()問題是否令人難以回答

  在問卷裡應避免提出讓人不喜歡回答的問題,譬如問大專的體育教師「你是否曾經有過花錢請人幫你寫論文的念頭?」,或是問「你在撰寫論文時是否曾經考慮過抄襲別人的研究報告?」像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非常敏感,即使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可能也不會據實回答。

()問題是否涉及個人的穩私

  有關個人隱私的問題,編製者應該盡量避免將其列入,譬如問選手「你是否在比賽時使用過禁藥」、「你每年有多少的收入不用報稅」,除非這是研究者研究的主題,而且事先獲得作答者的合作,否則這種問題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問題是否有暗示作用

  問卷的問題不應暗示作答者做某種的回答,如問選手「有研究報告指出吸煙會影響人的心肺功能,你認為運動選手可以吸煙嗎?」像此類的問題已經強調吸煙的壞處,當然會強烈的暗示作答者選擇不同意的答案。

()問題是否超出作答者的能力

  問卷所問的問題應視作答者的能力來提問題,譬如對小學的運動選手問「你認為行政院是否應該成立體育委員會?」「你認為大專院校的體育助教是否可以上課?」,像此類的問題已超出小學生作答的能力範圍,將會使作答者無法反應。

 

四、編製題目的原則

()用字淺顯易懂

  題目的文詞應力求清楚明瞭,不要造成作答者對語意的誤解。而且用字也要簡單易懂,盡量使作答者能節省作答的時間。

()每個問題只涵蓋一個觀念

  一個句子只能提及一個觀念,以免作答者混洧。譬如「當你遇到挫折時,你是否會努力不懈而且嘗試用新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句子就涵蓋了「努力不懈」及「嘗試用新的方法」兩個觀念,有時作答者只符合了其中的一個觀念,這對於作答者將會造成困擾。因此像上述的例子最好將其改為兩個句子:「當你遇到挫折時,你是否會努力不懈去解決。」及「當你遇到挫折時,你是否會嘗試用新的方法去解決。」

()避免主觀及情緒化的字眼

  問卷的問題應該是採用客觀、中性的字眼,不應用會挑起作答者情緒的文字,如「你認為教育部不准大學的體育教師上課是否有打壓體育教師的嫌疑?」,這個句子所用的「打壓」這個字眼就非常不適當。

()問題的選項應清楚界定

  問卷裡各個問題的選項應界定清楚,如前述「台北市民參與慢速壘球活動問卷」有關每月收入的問題,在各個選項中不能有混淆的情形。譬如第一個選項是5萬元以上,其後依次是4萬元-49千元、3萬元-39千元、2萬元-29千元及1萬元以下,各個選項分得很清楚,作答者很容易選出符合自己收入的答案。假如所編的選項是5萬元以上,然後依次是4萬元-5萬元、3萬元-4萬元、2萬元-3萬元及1萬元以下。像此種選項因為有重疊的情形出現,將會造成作答者無法正確的作答,這是編問卷者要避免的情形。

()不用假設或猜測的語句

  「假如你是行政院長的話,你是否會同意成立體育委員會?」,像這種假設性的問題,因為作答者有太多的想像空間,以致於所得的結果不易歸納解釋。在實際的應用上,價值並不高。

()句子避免過長

  通常作答者在填答一份問卷時,都不希望花太多的時間,假如問卷的題目簡單清楚,一目了然,作答者的配合度會較高;反之,若題目複雜又冗長,作答者有可能會應付了事。譬如「在亞特蘭大奧運時,我國派出大批的選手與賽,結果只得到一塊銀牌,其餘則空手而歸,你對此種結果有何感想?」像此種冗長的題目,只是浪費作答者的時間而已。

 

參、量表編製的方法

一、量表編製的步驟

()擬定編製量表的計畫

  當研究者決定編製一份量表時,首先須擬定編製量表的計劃。此份計劃包括決定應蒐集哪些相關的資料、編製的進度、樣本的選取、經費預算、編製完成所需的時間等。

()蒐集資料

  不同的量表所涉及的資料當然就有所不同,譬如選手的「成就動機量表」和教練的「領導行為量表」,在文獻的蒐集上當然有很大的差別。編製者必須先了解量表的性質,然後才決定所蒐集資料的方向。如成就動機量表是屬於人格方面的量表,編製者就要從人格心理學的理論或既有的量表中去蒐集。若是領導行為量表,因其是屬於社會心理方面的量表,編製者就要在社會心理學中去蒐集。

()擬定量表的架構

  編製者可以參考某一個學者的看法,或是綜合數個學者的理論擬出所要編製量表的架構。假如此量表有若干個分量表,編製者應先將其定義寫出來,以利爾後編製題目之用。以下是筆者所編製的「大專學生個人需求量表」架構的範例:

 1.卑遜性:自覺不如別人,對自己的行為常有愧怍之心,在尊長面前有畏縮不安的傾向。

 2.成就性:會盡個人的努力以求取成功,完成一些自認為有意義的工作;有解決問題或接受挑戰的傾向。

 3.親和性:樂於交友,願意參加團體活動,並有忠於朋友的傾向。

 4.攻擊性:會抨擊相反的意見,公開批評他人,遇攻擊時必謀報復;發生問題時,常有責怪他人的傾向。

 5.自主性:傾向於自由行動,自作主張,不喜歡接受規則或習慣的約束,不願為責任或義務所規範。

 6.防衛性:受到攻擊、批評、責備時會起而辯護,或是對自己所犯的過錯會加以遮掩。

 7.支配性:喜歡領導團體活動,有支配或影響他人的傾向;常為個人的主張辯護,希望能為他人所接受。

 8.表現性:常藉語言或行動的表現以獲得別人的注意;喜好談論本身的成就和功績。

 9.避敗性:會停止行動或逃避某種活動以免遭到失敗。

10.樂善性:待人寬厚仁慈,富同情心;對於困難或遭遇不幸的人,有樂於幫助的傾向。

11.秩序性:喜歡將自己的東西擺設整齊;做事時喜歡事先有計畫,凡事按部就班實施。

12.求援性:希望獲得他人的幫助、鼓勵與支持;遇有困難時,渴望獲得別人的同情與關心。

()編製題目

  當量表的架構定出來之後,編製者即可參考所蒐集來的其他的量表資料來編題。通常為了將來有刪題的空間,編製者大約要比預定的題數多編二分之一的題目。如一個分量表若需要10題,此時就需編15題。

()預試

  當題目編好後,編製者即需進行預試。亦即編製者要找一些受試者先對此份量表試作,以了解那些題目是可用的。預試的樣本至少應有200人,以利以後的項目分析之用。

()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item analysis)的主要目的是針對預試的題目加以分析,以做為正式選題的參考。進行項目分析時,通常有兩種方法可以使用,第一種方法是用t考驗法,第二種是用相關法。在做項目分析時,這兩種方法都是以單題為單位來進行分析。以t考驗而言,在進行項目分析時,是以該分量表總得分的高分組(25%的受試者 )和低分組(25%的受試者)在每一題得分的平均數進行差異比較。所得的值稱為決斷值(critical ratio,簡稱CR),必須高於查表的臨界值,才具有鑑別力,有的學者建議CR值至少應達3以上為佳。在進行相關法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含本題在內所得的相關,另一種是不含本題在內的相關。進行第一種相關法時,首先將每個受試者分量表的總得分算出來,然後以題為單位,計算每一題與總得分的相關。一般而言,相關係數至少應達0.4以上為佳。進行第二種相關法時,以每一題和該題所在的分量表的總得分(不含該題)求相關。一般而言,相關係數應達顯著水準才算是具有鑑別力的題目。

()編製正式題目

  編製者可根據項目分析的結果來進行選題,只要鑑別力合乎標準的題目都可以選為正式的題目。若項目分析所得各題的決斷值都合於要求,則由高而低選出預定要的題數。

()建立信度與效度

  一份好的量表必須具有相當的信度和效度。所謂信度即是指可靠的程度,而效度則是指有效的程度。有信度的量表通常具有一致性(consistency)、穩定性(sta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及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等。一份穩定可靠的量表,幾次所得的結果一定是相當一致的,而且可透過此量表對受試者做預測用。

  效度是指一個量表能夠有效的測量到它所要測量的特質的程度,譬如一份有效的「成就動機量表」應該能確實反映出受試者的成就動機,高成就動機者在此量表的得分應該比低成就動機者的得分顯著要高。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應該如何建立,在下面部份即會有詳細的說明。

 

二、如何擬定量表的架構

()決定量表的因素

  一個量表究竟需要多少個分量表,主要是視所根據的理論而定。譬如Chelladurai & Carron的運動情境領導理論將教練的領導行為分為五個向度,這五個向度即可成為五個分量表。若是屬於探索性的研究,並沒有理論的基礎,則其因素的多寡就需要用探索性的因素分析來決定。一般而言,若抽出的因素其特徵值大於1的話,此項因素即可保留。

()訂定正式量表的題數

  一份量表究竟需要多少題,並沒有一個定論。大約有幾個指標可供參考:可用的時間(時間越長,題目就可越多。)、所測特質的靈敏度(較不靈敏的特質通常需要較多的題目,才能區分出不同的群體。)、分量表的多寡(分量表越多,所編的題數就會隨著越多。)

()決定預編的題數

  預編的題數通常都要比正式的題數多一些,對於常常編製量表的專家而言,預編的題數大約比正式的題數稍多幾題即可。如正式的題數若定為10題,則只要預編1213題就可供篩選。但對於初學的編製者而言,最好多編幾題,以免有太多不具鑑別力的題目出現。一般而言,預編的題數至少需比正式的題目多編一半的題目。

()決定量表的量尺

  通常量表的量尺以五點或四點的型式為多,如五點量尺為「非常同意、同意、沒意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四點量尺則將「沒意見」去掉。究竟五點量尺或是四點量尺較佳,學者們各有不同的意見。有的學者認為比較不認真作答的人會有選「沒意見」的傾向,結果造成所得的資料沒有太大意義,因此以四點量尺較能看出作答者的態度。而有的學者則認為四點量尺有強迫作答者表態的意思,事實上有的問題是作答者所不了解的,「沒意見」一項還是值得保留。這兩種量尺都各有其優缺點,編製問卷的人可視其需要而採用其中的一種。有的學者將量表分成六點、七點,或甚至九點的量尺,因為人類的感覺知覺並不是那麼靈敏,將量尺分得太多類,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其次,有的學者認為將量尺分為「非常同意、同意、沒意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或是「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然後用加權計分可得分量表的總分。如在五點量尺時,非常同意得5分,同意得4分,以下以此類推。可是事實上,從非常同意至非常不同意之間並不是等距變數,而是次序變數。如非常同意至同意之間的距離,並不等於同意至無意見之間的距離。因此,在語意上不等距的情形下,予以等距的加權計分,並不符合統計的原則。在此,筆者認為只標示兩端的語意,中間不標示各個量尺的名稱,而只顯示出其數字即可。       

「非常不同意

1

2

3

4

5

 非常同意」

  以此種方式來表示量尺,當可避免不等距的加權計分,比較能符合統計的計分原則。

 

三、信度的考驗

()穩定性係數(重測信度)

  重測信度是用同一批受試者做同一份量表,然後以前、後兩次測驗的分數做積差相關。通常兩次測驗的間隔多以兩週為度,有的量表甚至因其需要也有高達一個月或數個月的情形。兩次測驗的相關若越高,則代表其越具有穩定性。一般而言,.7~.9是屬高相關,.4~.6是屬中度相關,而.3以下則是低相關。

()內部一致性係數(Cronbach α、折半信度)

  只根據一次的測驗結果來估計信度的方法是屬於內部一致性的信度。最常用的係數是Cronbach α係數,其公式如下:

 

  α:估計的信度

   n:題數

  每一題目分數的變異量

  測驗總分的變異量

  假如所得的Cronbach α係數越高,則代表其測驗的內容越趨於一致。其次,內部一致性係數還可用折半信度來求得,但由於折半信度是將題目分成兩半分別求得兩個總分(通常是分為奇數題和偶數題),然後再以積差相關求兩個分數的相關。由於題目被分為兩半,常會造成信度偏低的現象。因此,需要再加以校正。較常用的校正方法有斯布(Spearman-Brown)、福樂蘭根(Flanagan)、盧隆(Rulon)等校正公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晨晰部落格新站 的頭像
    晨晰部落格新站

    晨晰統計部落格新站(統計、SPSS、BIG DATA討論園地)

    晨晰部落格新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