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一篇「用SPSS來作RFM行銷分析(一)」中舉的例子是用交易資料,即每一筆是一次交易,故可能多筆是屬於同一客戶的。如果已經將同一客戶的多次加總綜合成一筆,則為用客戶資料。如下圖所示。
以下我們仍用SPSS內附的另一範例來示範(rfm_customers.sav),這是一個客戶資料,筆數有39999筆,即有39999位客戶。
資料檔截圖如下,第1欄是客戶ID,第2欄是消費總金額,第3欄是最近消費日期,第4欄是消費次數,第5欄是。第3欄已是最近消費日期,即為Recency;第4欄的消費次數,即為Frequency;當然,第2欄是消費總金額,也就是Monetary;。客戶資料不像交易資料,不需要彙總已經是R, F, M資料了。
特別一提的是,資料檔第5欄是已計算好,從最近消費日至2006/12/31的間隔天數,操作時可以直接使用。但如果,你操作時輸入最近日期的話,那程式會計算到執行當天為止的間隔天數。
操作方式與丟交易資料大同小異,在SPSS上選擇直效行銷,點選第一個RFM分析,接著選擇客戶資料,進入變數選擇畫面。分別選入交易日期(MostRecent)、交易數(NumberOfPurchases)、金額(TotalAmount)、客戶ID(ID)。這次因資料筆數較多(39999),故Bin(分組)的數目增加為9組,希望找出更頂端的客戶。
以上選擇確定後,除了跑出報表外,同時會在資料檔增加四欄,分別是新近值_分數、頻率值_分數、金融值_分數,分別代表Rencency、Frequency、Monetary編碼,最後的RFM_分數則為RFM Code。
以ID=1客戶為例,RFM Code為235,代表該人最後一次消費日期離現在很久,購買次數排行中等,但購買金額是較高的。這樣一來我們可獲得5*5*5=125群的客戶區隔。長遠來講,每隔一段時間就從新編碼一次,在資料庫中保留客戶RFM Code的歷史資料,可以分析客戶變化及演變。
接著,看報表。首先是RFM直方圖,愈往右邊,代表天數愈多、次數愈多、金額愈高。由於Rencency輸入的是天數間隔,故平均值為181天;平均次數9.83次,平均金額938元。
其次是RFM熱圖,我們可以看出次數最多的客戶中(9分者),新近程度只要2以上,平均消費金額都在1600元以上。可見消費次數是預測消費金額的重要指標。你可以看到中間有些空格,代表分組愈細時,某些組是沒有人的。
最後,兩兩散布圖來看,RFM的相關程度。可看出次數與貨幣是最有正相關的,即客戶消費次數與總消費金額最有直接關係。
所以已歸戶的客戶資料,仍然可以進行RFM分析,把客戶編碼完成。接下來我將介紹在直效行銷或資料庫行銷時,如何找出有利潤( profitable)的 RFM 區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