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增加網路問卷回收率的方式
「要怎麼做才能增加網路問卷的回收率呢??」我想是所有調查者最關
心最關心的議題了,這一段筆者也做了詳盡的整理讓大家好讀好懂。
首先,『調查說明』是很重要的部份,要放在公開招募發文上、個人邀
請信件中及調查網頁中。應作整體的考量,並注意如電子郵件信箱住址
等元素在填答者對研究者觀感(如權威、名望等)上的影響,這些都會
影響到填答著的意願與填答態度。
其次,在『問卷發出與回收的過程』中,誘因(給填答者禮物)、事前
知會、催覆(用e-mail催促對方填答)與個人化顯示(xxx先生您好)
有增進調查回收率的效果(Furse et al.,1981)。Melevin 的調查實
驗指出,訪員與受訪者間的接觸次數(於遞送問卷與催覆時),顯著地
與回收率有正向關係。追蹤催覆可增加受訪者對調查的認知重要性,是
廣被採行且效果甚佳的提高回收率方式,甚至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
Mizes 等(1984)對郵寄問卷調查內附金錢誘因之研究,提出之結論主
要為:1.金錢誘因顯著增加了回收率;2.較高金額之誘因不一定帶來較
高的回收率提昇;3.誘因對回收的偏誤影響不大。在誘因帶來的填答品
質影響上, Goetz(1984)等人發現:「提供誘因也增進了受訪者對個
別問題的完成率」。James與Bolstein(1990)的研究在施以誘因下,
受訪者對問卷的回答較豐富,且對調查主持者有較正面的觀感。
在『發放問卷的技術』方面,電子郵件是相當有效的宣傳工具,根據研
究報告,電子郵件行銷如果操作得當,其客戶回應率可高達15%,相較之
下,網站橫幅(banner)廣告的客戶回應率僅有不到1%。廖俊偉曾分析
使用者轉寄電子郵件的意願,顯示一般人比較喜歡轉寄有豐富資訊的電
子郵件(內容含有圖片資料、影音資料且文字內容不能太簡短),因此
可以考慮在你通知的問卷調查的mail上加上一些溫馨有趣的圖文,看過
的人就算不填答,也可能會幫你轉載。另外有調查指出,電子郵件點閱
率,在星期三時最高約23%,其次是星期二及星期四的20%與星期一及星
期五的13%到5%之間,而星期六與星期日的點閱率則最低,都不到5%。
所以要發佈問卷的時間或是催覆的時間,自己就可以加以拿捏。
在『網路問卷設計』方面,題項中減少跳題的數量並以標示加以指引、
限制開放性問題數量、使每個問題都清楚而易懂(因為沒有訪問者可從
旁加以說明),都有助於使回收率最大化。有八個實驗報告均宣稱,綠
色問卷的回收率高於白色問卷的回收率,其增加幅度由5.6%至9.1%不等
,在其調查實驗中淺綠色或淺藍色問卷大於白色或粉紅色問卷(33%、
31%>26%、24%)的回收率(葉明義,1993)。對資訊凸顯方式而言,其
讀取速度之優劣依序為色彩(紅色)、反白、閃爍、無處理。網路問卷
調查研究者設立宣傳時應利用相關研究發現而選用最佳的凸顯方式,以
有效引起使用者注意,進而提高點選意願。
最後補充一點,在背景變項方面,不同年齡(50 歲以上較高)、性別
(女性較高)與教育程度(高中以上較高)在其回應機率上有普遍的區
別,而調查針對少數特定族群(如原住民)也可獲得較高的回收率。
伍、其他要項
Dillman 等(1998a )曾提出設計網路調查問卷的「三個受訪者友善準
則」及「十一項原則」,在這邊也列出來讓大家作一個參考(翻譯的人
翻譯的不是很順暢,大家擷取重點參考即可):
《準則一》:受訪者友善設計需考量部分受訪者接收或回應網路問卷上
的困難,因為一些先進的設計特色可能受限於設備、瀏覽器與傳輸上的
限制,而不易於接收或回應。
《準則二》:受訪者友善設計需同時考量電腦運作的邏輯與受訪者預期
(expect)的問卷運作邏輯。
《準則三》:網路問卷設計應考量是否可使用於混合模式調查的問題。
《原則一》:以一個有激勵效果的歡迎畫面來進入網路問卷,其中強調
回答的容易並指導受訪者進入下一頁所需採用的動作。
《原則二》:讓問卷的第一個問題完整出現在問卷開始的第一個畫面中
,以讓所有受訪者容易閱讀並作答。
《原則三》:以一般通用於紙本問卷的格式來呈現每一個問題。
《原則四》:避免過長的行,以免超出受訪者所用瀏覽器的螢幕寬度。
《原則五》:提供作答時所需各動作的指示說明。
《原則六》:應在各題答題處提供電腦操作指示,而勿置於問卷開頭等
遠處。
《原則七》:勿迫使受訪者須完成某部份所有問題才能開始回答其他部
分問題。
《原則八》:在無題序問題或其他特殊情形下,應設計讓受訪者可以滾
動方式前進至下一問題。
《原則九》:當問題超過一個視窗可以呈現之範圍時,使用double-banking
及適當的瀏覽指示。
《原則十》:利用圖像記號或文字來告知受訪者其完成的進度,但避免
需要增加程式者。
《原則十一》:注意在紙本問卷上已知的可能造成測量誤差的問題結構
,如check-all-that-apply或開放式問題等。
許多學者主張研究問卷的回應率達到一定水準,研究結果才具有代表性
,可惜根據調查:「隨著網路使用之逐漸普及,網路問卷之回收率卻逐
年下降」(就像垃圾信件一樣,非常普及的被使用但是開信率卻越來越
低了,大家都習以為常去忽略他了)。學者指出:「回應率在足夠的金
錢與時間下可趨近於100%」(這是廢話,如果很有錢,填答一份問卷給
1000元;很有耐心,一直催對方回覆,回應率上升是一定的),不過這
就是每一個調查者要去拿捏的部份,如何在有限制的條件下達到最佳的
調查結果,這才是難處也才是藝術!!